地址:湖南怀化鹤城区伞山401号
电话:008-99848233
传真:008-99848233
邮箱:548950139@401.com
「互聯網+護理」是一個「兩麵派」。近幾年,在政策的傾斜下,全國大多數省份均已開啟「互聯網+護理」試點,並開始與線下護理站、互聯網醫院、長護險等結合,也湧現了一些做得不錯的醫院案例。這是「互聯網+護理」的A麵。而在B麵,更多的醫院並沒有開展「互聯網+護理」業務,也沒有相應的投入計劃。某「互聯網+護理」平台華北地區運營人員周生(化名)告訴健康界,苦於不賺錢和風險高,一些地方醫院沒有推動「互聯網+護理」的積極性,更別提精細化運營。數據顯示,有的醫院雖開展了試點,但4個月僅做了10單。哪一麵更接近真實的「互聯網+護理」?它會成為一門好「生意」嗎?挑戰幾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官網上,記錄了一位患者的真實故事:「他距離南寧400多公裏,交通耗時8個多小時,單程票價是160元,往返一次需要花費320元。按照一名患者在治療期間平均要進行16次的導管維護計算,他和陪同親屬光是在路費上就要花費上萬元,這對於鄉鎮患者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這是「互聯網+護理」可以覆蓋的典型場景——患者出不來,護士上門去。2010年,原衛生部辦公廳發布《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2010年3月武漢市中心醫院率先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當時,護理人員看到了患者真實需求,「比如癌症患者出院,通常留置PICC導管,需要每7天護理一次。有患者不方便來回跑醫院,我們護士就去上門服務。」醫院護理部主任付阿丹回憶。彼時,還沒有「互聯網+護理」的概念,武漢市中心醫院通過隨訪到家服務有需求的患者。在該院副院長蔡威看來,隨訪是疾病治療的重要環節,能夠加速患者康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使其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生活中——而護理,也是其中重要部分。患者有需求,醫院有服務。但實際落地,卻麵臨諸多難點。首先是定價難。隨訪服務始終沒有統一定價標準,上門護理服務也曾一度麵臨定價難。付阿丹介紹,早期護士上門服務,幾近免費。醫院隻收取基礎醫療費。對護士,沒有直接補償。其次是運營難。「護士是好心上門滿足患者居家護理的需求了,但如果這一過程中發生了任何問題,當時沒有保險機製的保障,也沒有政策支持,我們其實還是有一定擔心的。」付阿丹稱。還有醫院管理者的觀念問題。健康界在采訪中獲悉,一些醫院的護理部雖然有意願開展「互聯網+護理」業務,但因主管院長不支持,隻能擱淺。周生向健康界直言,「有些院長的觀念還比較老舊」,一些地方醫院考慮到業務不賺錢,又要承擔一定風險和管理成本,並沒有在院內推廣的積極性。而一些迫於某些壓力不得不開展相關業務的醫院,甚至出現了「挑活兒」的行為。「比如換尿管服務不接受男性下單,因為男性患者可能伴有前列腺肥大,換起來會更困難。」周生解釋道。因此,上門護理一度隻在醫療機構間自願開展,緩慢發展。賺不賺錢?2019年,事情終於有了轉機。國家衛健委《“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於當年引發,該文件確定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服務主體、對象、項目和行為規範,並厘清了相關責任及價格支付機製。曾經關於護士多點執業、服務價格界定的疑惑有了答案。熬過了定位難、監管空白的「萌芽期」,經曆了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的「調整期」,後疫情時代,「互聯網+護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開始小步慢跑。雖然該項業務剛剛起步,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但這絲毫沒有降低先行者的熱情。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下稱廣東二院)原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李觀明表示,「即使互聯網+護理業務不賺錢,也要堅持開展下去」。廣東二院是「互聯網+護理」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早在2016年,該院就推出了互聯網護理服務,並在2018年推出「互聯網+護理MDT」。在「互聯網+護理」的運營過程中,廣東二院讓利給患者與護理人員。除了必要的運營成本外,服務所得都歸護士。和廣東二院一樣,武漢市中心醫院對「互聯網+護理」也有著高漲的熱情。「過去,老百姓不知道『互聯網+護理』,患者在醫院很安心,但卻不願意從醫院離開。現在,我們通過上門護理,能讓老百姓居家也安心。」蔡威介紹,武漢市中心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自2019年3月開展以來,已經建成了近300人的護理團隊,護理服務擴展至28項,上門服務了500多人次,且增量顯著。「這說明,老百姓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是認可的,是有需求的。」但是僅靠需求和熱情,「不賺錢」顯然無法保障業務的可持續性,醫院為什麽要做賠本「買賣」?事實上,先行者都算過賬,開展「互聯網+護理」業務未必會讓醫院賠本,反而可能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收益。「互聯網+護理」企業中普達王忠給健康界算了一筆賬:「醫院要有競爭力,無非是做學科建設、買大型設備、建新院區、做服務,比較下來顯然是做服務的成本最低。對於院長來說,可能不會在乎和企業的分成比這點小錢,隻要能夠服務好患者和患者周邊的人,下次患者住院,他們還會想到這家醫院,這就夠了。」兩家先行醫院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蔡威表示,「不能單純計算醫院的投入產出比,而應該放到整個醫療業務背景下。當老百姓真正需要線下醫療服務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想到能夠給他安全高效服務的醫院。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我們最大的回報。」「單看『互聯網+護理』業務,可能不賺錢,或者僅能維持,但通過服務患者、服務社會,所帶來的品牌價值和醫院的知名度、滿意度提升,是無價的。」李觀明如是說。中普達慧蘭醫療業務負責人趙輝甚至認為,「互聯網+護理」或許可以成為非頭部醫院的一大競爭優勢。「非頭部醫院如果沒特色,會很艱難。『互聯網+護理』可以打造差異化的服務,這在產科領域非常明顯。在本地縣級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都在爭搶患者的時候,患者肯定傾向於去服務更好的醫院。」的確如此,高質量、高頻次的「服務」,對於非區域頭部醫院來說,無疑能成為增加患者粘性、對抗大醫院「虹吸效應」的利器。價值回歸早在1992年發表的《護士進修雜誌》中,作者左秀芬預判性的表示:護理的目的已由單純的疾病防護,擴大到全麵保健護理,從而使護理工作由以醫院為中心轉向家庭、地區、社會,體現在人的生、老、病、死的各個階段,無論是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隻要哪裏有人,哪裏就有護理工作。健康中國戰略,愈發凸顯出護理人的價值,而護理的高質量發展,有賴醫院大力支持。金牌護士CEO丁少磊分析,護士院內平均收入不高,「互聯網+護理」正是給護理人員收入合理的院外補充,是體現其勞動價值的方式。「陽光收入提升了,醫院護士團隊的穩定性也上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護士主動提升技能,改善服務態度。因為技能不足的,不能上門服務;院內服務態度不好的,患者回家也不會選擇護士上門。所以,這還間接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下稱內蒙古人民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就是個極好的例證。醫院護理部主任白雪梅告訴健康界,院內護士都很積極希望參與到互聯網+護理中。「這是對護理人員『社會價值』和『技術價值』的雙重肯定,讓我們護理人員有職業榮譽感。」據了解,內蒙古人民醫院一方麵通過表彰和宣傳增加護士的職業榮譽感,另一方麵將服務所得扣除成本後獎勵給護士,使其得到應有的回報。2021年早春的一天,醫院護士長張書評和護士吳晨葳意外地收到了周奶奶兒子贈送的一麵錦旗,上麵寫著「無微不至送溫暖,精心護理送愛心」十四個燙金大字。周奶奶,是張書評通過互聯網護理平台接單服務的患者。已經臥床4年、92歲高齡的周奶奶此前患上了嚴重的壓瘡。在兩位護士的精心護理下,周奶奶現在已經徹底恢複,身體狀況良好。張書評和吳晨葳為86歲老人進行骶尾部壓瘡護理受訪者供圖「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因為獨立上門提供護理服務,獲得患者贈送的錦旗」,張書評告訴健康界,「這比我過去得到的任何一個獎勵,都更有意義。」社會價值得以體現,互聯網+護理備受關注。「以前,我想醫院有這種好的項目,我去做就行了。但深入到每一個家庭後,發現老人是這個社會中需要給予關注和支持的群體。我們這些有專科經驗的護理人員,有責任深入社區,一定要把這件事兒做好、做大。」張書評說道。數據顯示,2020年9月15日,內蒙古人民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上線至今,已經服務了上千個訂單,月訂單數量超120次。張書評所在的內分泌護理團隊,是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護理標兵」,僅張書評一人,就曾創下月30餘單的好成績。不過,即便如此,白雪梅仍不算滿意。「我們現在服務的患者都是剛需,臥床不起,壓瘡已經很嚴重的。」白雪梅認為,「如果有一天,老百姓能接受我們專業護理人才做健康指導,防範於未然,提前幹預,我想才達到我的預期。」來源|健康界作者|和星星王玉玲#網約護士#成都國際車展開幕,車展上的美女車模尤為亮眼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他們麵容被口罩遮擋,但臉上留下的勒痕,是戰“疫”的勳章;他們身影被防護服嚴密包裹,但人們知道,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在近期各地防控疫情的鬥爭中,護士們一如既往成為戰鬥在最前線的白衣戰士。這些勇士們堅守“紅區”、嚴防院感、奮戰一線,為患者點亮心燈,留下一個個動人故事,閃耀著平凡而偉大的光芒。ICU裏“青年老兵”的堅守這是一段看似平常卻見證著守護力量的日程表——早晨6點半,一位年輕男護士完成每日例行核酸檢測,準時登上7點的班車,從閉環酒店前往定點醫院。8點,進入病區,開始護理患者工作。為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清理有創皮膚傷口,有時還會與醫生一起帶患者外出進行CT檢查,要一直忙碌到下午5點後才能交班。這是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外科監護室護士長助理梅靜驊在定點醫院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ICU病房裏平凡的一天。這段時間裏,每分每秒,他和同事們都要準備好從死神手中“搶回”患者。4月23日,醫護人員在上海仁濟醫院ICU病房查看監測儀。新華社發(黃興攝)一位從養老院轉到重症監護室的老人,因為肺部感染而出現咳嗽、咳痰症狀,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是重點關照對象。一天查房時,梅靜驊發現老人的臉色有些發灰,很短時間裏,心率從80次/分降至50多次/分,血壓極低,情況十分危急。梅靜驊當即判斷是痰窒息,立即呼叫醫生,自己同步做吸痰工作。緊急搶救後,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恢複。“如果痰液堵住呼吸道而導致窒息,可能5分鍾的工夫人就走了,搶救就在一瞬間。”1990年出生的梅靜驊年紀不大,卻是曾支援武漢抗疫的“老兵”。他說,親曆了這麽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更感覺到新冠肺炎不是“大號流感”。轉眼間,梅靜驊在“疫”線堅守已近兩月。同為中山醫院的一名護士,他的妻子也一直在醫院病房裏進行日常照護工作。4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部院區收治的3歲重症新冠患者小華(化名)出院。走出醫院準備回家時,小華(前中)和姐姐、媽媽(右一)一起回身向醫護人員道別。新華社記者李賀攝“雖然不能回到自己的小家,但戰‘疫’就是守家。所幸我倆的職業都是護士,彼此之間的理解是我堅守的後盾。我們堅守著,是因為我們堅信,大上海防疫‘保衛戰’一定能夠打贏。”梅靜驊說。是母親,也是白衣戰士的“守護者”“媽媽,母親節快樂!”鄧秋霞接通視頻電話,屏幕另一端的兩個小家夥用奶聲奶氣的聲音說出祝福。這是5月8日這天,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卒中中心副護士長鄧秋霞在抗疫前線與孩子們的連線。在她的身後,長春這座城市已經與病毒奮戰兩個多月。聽到一雙兒女的聲音,鄧秋霞心底的思念刹那噴湧而出,她好想使勁抱抱他們,貼貼他們的小臉兒。第一時間報名、首批隨隊出征、武漢戰“疫”63天,這是“80後”護士鄧秋霞在2020年的逆行記錄。在63天的時間裏,愛人王勇每天向她的電子郵箱裏傳入一封家書,傳遞家人對她的思念。武漢歸來第二年,這對夫妻的第二個孩子降生。今年3月,小女兒剛過完1周歲生日不久,吉林疫情暴發,鄧秋霞再次請纓抗疫。3月15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援吉林省肝膽病醫院醫療隊醫護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新華社發“因為我是一名黨員,我有武漢的抗疫經驗,也想和同事們一起並肩戰鬥。相信孩子們長大後,能理解媽媽的選擇。”鄧秋霞這一走,又是60多天的堅守。與在武漢負責照護患者不同,鄧秋霞這次的任務是在長春市傳染病醫院負責院感防控,是白衣戰士們的“守護者”。從3月9日起,鄧秋霞所在的感控小組每天對醫療隊醫護人員、醫院保潔、司機、酒店工作人員共700多人進行健康監測管理,盡最大可能避免工作人員感染病毒。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卒中中心副護士長鄧秋霞(左三)和醫護人員在長春市傳染病醫院支援。(受訪者供圖)抗疫前線院感防控機製的建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對長春市傳染病醫院的六棟樓進行緊急改造和消殺,擬定院感防控規章製度,對所有人進行感控技能培訓……在最開始的一周,鄧秋霞的世界裏沒有時間的概念。“這個工作強度怕你身體受不了,一定抓緊時間休息,補充營養……”愛人放心不下鄧秋霞,又向郵箱裏發了一封書信。等鄧秋霞終於有閑暇打開這封信時,已經是發信40多天後。“寫信時還是漫天飛雪,如今已是春暖花開。”鄧秋霞感慨。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長春市民一直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但鄧秋霞不敢有絲毫懈怠。“每一處細節都要研究,每一個風險點都不能放過,我們必須保證所有人平安回家。”鄧秋霞說,她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收孩子們給她準備的母親節禮物。不負生命之托在護理戰線上,有許多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的人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總護士長王磊就是其中之一。從2020年支援武漢,到2022年支援吉林,提起王磊的名字,同事說她“長相溫溫柔柔、做事風風火火”,是“風暴眼”中的戰士。戰士的狀態,就是隨時準備出征。3月29日隨醫院醫療隊來到吉林市中心醫院的重症病區後,日夜不間斷保持“戰備”狀態是她和同事們的常態。從業23年的王磊常和年輕同事們說,腿要勤快、眼要敏銳,因為患者的情況分秒之間可能都有變化,必須快速捕捉。3月26日,在哈爾濱市香坊區一核酸檢測點,醫務人員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一次值班時,王磊發現一名患者突然呼吸急促,監護儀上的血氧指標快速下降。“立即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值班醫生當即決定。王磊和當班護士趕緊開始操作:固定氣管插管、幫助病人吸痰、連接呼吸機管路、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總護士長王磊(左一)在吉林市中心醫院支援抗疫。(受訪者供圖)長期的臨床實踐,讓王磊十分清楚心靈關懷的力量。重症病區的患者沒有家屬陪伴,有時也想找人說說話,哪怕是守在他們身邊靜靜地傾聽。王磊在護理時也會特別留心,不時跟他們講一講每項操作的用意,總能給人些許溫暖。“在重症病區護理患者,其實暴露風險不小,但我們選擇跟患者一起堅守。”王磊說。2020年,王磊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人們問她做護士的秘訣,她是這樣回答的——“當護士沒太多秘訣,不辜負患者生命相托,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就很不簡單了。”領銜記者:劉偉文字記者:陳聰、閆睿、龔雯、趙丹丹視頻記者:龔雯、楊有宗、張夢潔出品:趙承監製:鄔煥慶策劃:王曙暉、初杭編輯:初杭、冷彥彥新華社國內部出品來源:新華社是護士,更是“白衣戰士”在北京市第六醫院24小時核酸檢測門診,護士為市民進行核酸采樣。圖/新華社“5·12”國際護士節如期而至,今年我國護士節的主題是“關愛護士隊伍,護佑人民健康”。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內,多地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眾多護士連日加班加點,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這個護士節的意義無疑非比尋常。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白衣戰士的影像成了全民“戰疫”的共同記憶。廣大護士不負重托,向險而行,哪裏有疫情就衝到哪裏。尤其在核酸檢測篩查、方艙病人照護等場景下,護士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職能,是控製病毒傳播的關鍵一環。作為衛生健康戰線的中堅力量,護士隊伍對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加強公共衛生體係建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畏艱險、勇於獻身是優秀護士的高貴品質。110年前,國際護士理事會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以她的生日作為國際護士節。馬克思曾這樣評價南丁格爾:“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采取行動。隻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被譽為“提燈女神”的南丁格爾,從此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在疫情初期的武漢保衛戰中,眾多護士冒著暴露風險,與完全陌生的新冠病毒作鬥爭,有的不幸感染病毒,有的付出寶貴的生命;而在病毒幾經變異、傳播能力不斷增強的當下,無數護士放棄個人休息時間,隨時響應支援疫情防控,時刻準備投入下一場戰鬥,用行動譜寫了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白衣讚歌。甘於奉獻、救死扶傷是優秀護士的職業素養。每一個成功的醫生背後,都有默默奉獻、不計得失的護士身影。在抗戰時期的延安,除了白求恩、馬海德等援華醫生,也有一群年輕護士,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精心嗬護八路軍傷病員。毛澤東曾在國際護士節之際揮毫題詞“尊重護士,愛護護士”。正因為現代護理事業進入中國,才讓人民健康有了嗬護、預期壽命實現顯著增長。不會有人一直年輕,但總有人年輕。在新冠疫情防控戰役中,一批“90後”“00後”護士披甲上陣。“這一次,該輪到我們上場了。”很多年輕醫護人員在出發前往疫情防控一線時,由衷發出這番誓言。他們在病房裏淬煉品格,在方艙中磨礪技能,通過這場艱苦卓絕的大考,用熱氣騰騰的成績證明自己不負青春、堪當大任。5月10日,一名兒童患者在繪製護士節主題的畫作準備送給護士們。圖/新華社近十年來,我國護士的數量每年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年底,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的人數達到3.56人。當然,通過疫情的檢驗,相比一些國家每千人護士人數超過10人的水平,需要承認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與豐富性也有改善的空間。關愛護士,不僅是保障護士的待遇和職業地位,更要糾正社會上對護士職業的一些偏見,比如,男性是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社會觀念仍然默認護士是“偏女性”的工作。經曆過疫情,人們也愈加意識到公共衛生體係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在公共衛生體係建設中,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日常保健等領域都是護士的具體工作。正所謂“三分治病七分養,八分護理十分防”,織密織牢疾病預防的網,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係,護士隊伍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關愛護士隊伍,要充分體現在社會意識上、落實在個人行動中。患者和家屬要對護士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不光把護士當成幫助康複的服務者,更要把護士視為指引健康的引路人,平等相待,報以尊重。在發生矛盾和摩擦時,多想想護士的付出,多體諒護理工作的不易。當每一位護士接過“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蠟燭,莊嚴地宣讀南丁格爾誓言時,她(他)的生命就不隻是屬於自己,也屬於每一個患者,屬於人類的健康事業。值此國際護士節之際,讓我們向護士致敬,向崇高的護理事業致敬!撰稿/王鍾的(媒體人)編輯/徐秋穎校對/李立軍權威快報|全國已有護士超470萬
記者9日從國家衛健委獲悉,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指出,2020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470餘萬人,較2015年增幅達45%。具有大專以上學曆的護士超70%,護士隊伍學曆素質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規劃要求,到2025年,全國護士總數達到550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3.8人,護士隊伍數量持續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促進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記者李恒、徐鵬航,海報設計喬昕)來源:新華社武漢女護士為還網貸抵押房產陷入連環貸:錢沒收到房被凍結還背上130萬欠款封麵新聞記者石偉3月14日,在父母回避之後,湖北武漢26歲的護士小呂終於打破沉默,講述自己為還清網貸去抵押房產,一分錢沒收到,卻背上130萬欠款的離奇經曆。2019年底,小呂為還清網貸向放貸中介直某借款2萬元。因不堪直某反複催款,小呂在直某建議下向某銀行申請了10萬元消費貸。之後又在直某帶領下抵押房產借款50萬,事後直某告知抵押失敗沒能放款。一年後小呂接到法院判決書,稱她作為擔保人與人共同欠下80萬元。另外,那50萬元抵押款實際已被直某截留揮霍,小呂背上雙重債務。小呂的代理律師介紹,直某目前已逃離武漢。武漢市江岸區警方稱,正在對直某進行追抓。糊塗賬:女護士為填網貸抵押房產抵押款沒收到反欠130萬巨債6年前,小呂畢業進入武漢知名醫院當護士,父母為她在武漢買了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她每個月自行還2000多元的房貸。“那時工資低,信用卡、網貸欠了些錢。2018年經過一次電信詐騙,被騙了3萬多,又借了些網絡貸款平賬,欠款越滾越多。”2019年,小呂放貸中介向直某借了2萬元。因無力按時償還,直某建議小呂辦一筆10萬元的消費貸。“直某帶著銀行業務員到我醫院門口,現場辦的手續。10萬元到賬之後,直某第一時間取走7萬元,說是之前打點銀行員工,還有欠他的利息。我實際到手3萬元,不夠平債,每個月還要還5000元”。連續兩次逾期後,直某建議她將房產抵押借款50萬,就可以還完所有債務。“他帶我找到另一個中介人汪海,汪海又找到抵押公司曾升,給房子評估150萬元。2020年1月20日,直某帶我去簽了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然後把我叫到房管局窗口說要走個手續,讓我在一份空白的合同上簽了個名字按了手印。然後讓我回去等消息。”此後幾個月沒收到借款的小呂詢問直某,對方稱資金申請失敗,需要更換另一家銀行辦理抵押,在辦理過程中房產檔案顯示房屋還抵押在曾升名下。小呂質問直某50萬抵押款的事(聊天截圖)2020年年中,小呂接到曾升同事電話追債,稱她替汪海擔保向曾升的公司借款80萬,期限2個月到期後汪海沒還錢。“他們說我簽了擔保合同,我才想起來當時在房管局櫃台簽過那個空白合同。”小呂說在與曾升一方扯皮過程中,對方稱也已經把50萬抵押款轉給了直某,款項到期後也需要小呂償還。至此,小呂累計欠下了130萬元。小呂被曾某追債聊天截圖(受訪者供圖)詭異債:借款人簽字後成擔保人放貸中介反成借款人小呂說,得知抵押款已發放且自己背上130萬債務,她反複聯係直某。“他不打字不發語音,隻通過電話聯係,錢已經被他花了,正在想辦法。80萬的事讓我不要擔心,那是他和汪海以及曾升之間的事,他去協商解決。後來接到傳票了,他還是說讓我不要去開庭,他可以讓曾升撤訴。直到2021年夏天法院把判決書寄給我,我才發現這筆80萬元的欠債被法院判了。再聯係直某,他關機失聯了。”直某身份證(受訪者供圖)庭審筆錄和判決書顯示,曾升提供了一份80萬元借據和一份擔保承諾書,對應有多筆放款記錄。汪海稱此前不認識小呂,抵押借款交易中自己是小呂的擔保人,與小呂一起向曾升借款55萬;另外的25萬元借款流水是自己個人所借,與小呂無關;不存在另外一筆汪海借款、小呂擔保的80萬元債務。法官質疑,曾升所提供證據中的兩筆共計35萬元的放款,實際放款時間發生在借據和擔保書之前。曾升解釋稱,因與汪海合作多次,經常先借款後補手續。汪海稱,借據上的簽字是自己所寫,當時是在空白紙上簽的字,擔保書並不是自己簽寫。法院認為,汪海沒能舉證證明在借據上簽字時是空白借據,而擔保合同是由小呂向曾升提供,無需汪海簽字,兩份文書法院予以確認。最終,法院判決汪海償還曾升80萬元及利息,小呂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湖北尚卓律師事務所律師黃坤誌介紹,小呂的抵押款是先放款給汪海,再轉賬給了直某,形成了有效流水記錄,在流水記錄(55萬元和25萬元兩項款數)基礎上,利用預先簽名的文件填補信息,完全可以做出一份關聯小呂的債務關係。羅生門:為何順從陌生中介安排女護士沉默未回答“小呂名下的房產目前被凍結了。事實上小呂跟汪海不認識,沒有理由替汪海擔保借款。她本來是缺錢才去抵押房產借錢,沒有理由替別人擔保借款。汪海在法庭也承認這些,但小呂沒出庭沒做任何申辯,錯失了機會。”黃坤誌介紹,小呂與直某、曾升之間留存的聊天記錄顯示,小呂曾詢問直某抵押款的進展、質問為何倒欠80萬元,這些證據都因直某忽悠小呂不出庭,無法合理呈現。3月14日,汪海表示自己當時大意造成了現在的後果。“直某帶小呂來辦理貸款抵押時,小呂對直某很順從,讓她簽字就簽字,我以為他們關係很好並且達成共識。當時直某說小呂被銀行盯上,錢到賬後會被劃走,他本人沒帶銀行卡不記得卡號,讓把抵押款打給我,我再轉給直某。我沒有過多疑問。”汪海說他實際是小呂借款的擔保人,不知道他怎麽成了借款人,而小呂成了他的擔保人。“我跟曾升公司原本有合作關係,我已跟他們說清楚那25萬借款不關小呂的事,他們也準備放棄追討這80萬,隻討要那50萬抵押款和利息。但這80萬借款的手續是怎麽做出來的,曾升不告訴我。”汪海說他甚至懷疑直某和小呂設局騙他,或者小呂有什麽把柄在直某手中,讓她無限順從直某的安排。對此疑問,小呂沒有給出回答,封麵新聞記者多次追問下,她隻是陷入沉默不願回應。小呂的父母表示也曾追問這一問題,但小呂被問急了會默默流淚不做回答。“目前直某已離開武漢,武漢市江岸區警方已分別尋找小呂、汪海及曾升配合調查。直某到案後一些疑問才能水落石出。”封麵新聞記者多次聯係曾升及其同事曾某,對方聽說是記者後掛斷電話,也不回短信;直某的兩個手機號則已停機。武漢市江岸區警方表示正對直某進行追抓。【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氣質超群大長腿,讓我們再看一眼車模,第十四屆西安車展圓滿閉幕昨天下午,伴隨著姍姍來遲的雨聲,2022第十四屆西安車展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順利落下帷幕。在為期五天的展期裏,來自國內外近百個汽車、房車、商務改裝品牌攜強大陣容登陸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為西安市民帶來了一場關於汽車工業的美學體驗,同時也為西安人搭建了年度最具力度的汽車銷售平台。作為西安最具影響力的汽車銷售品牌,西安車展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業已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參展品牌最全的汽車盛會,是“西北車市的風向標”,被譽為“最能賣車的消費性展會”之一,也是各大車企每年必須參加的行業展會之一。近兩年以來,受疫情、消費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上半年汽車整體市場低迷,整個汽車行業陷入了短暫的艱難期。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從國家到地方,從汽車製造商到車企銷售商,各方都出台了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作為今年西安地區的首場大型汽車展會,各參展汽車品牌也都拿出了史無前例的促銷力度,一方麵為了拉動汽車銷售,一方麵也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其車企的品牌價值。僅以國產車的擔當吉利為例,我們在吉利西安車企的展台上,就看到了很多優惠力度非常誘人的活動。而且吉利邀請到的專業車模,無論是顏值還是氣質,都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吉利的品牌調性和設計風格,真的叫人耳目一新。大家不妨跟我們的鏡頭來欣賞一下吉利展台車模的風采吧!實際上,今年西安車展的總體形象風格都偏向於低調內斂,這種變化從現場的車模特色就可以感受一二。對於廣大車企而言,相對於將大量資金投放給鋪天蓋地的廣告,邀請各種名模來站台助陣,遠不如將這些費用讓給消費者更接地氣,更能獲得大家的認可。接下來,讓我們同時一並欣賞下今年西安車展現場的靚麗車模吧!隨著本屆西安車展落下帷幕,萬眾矚目的夏季汽車銷售旺季也同時被拉開。在西安車展平台的加持下,在持續五天的車展品牌拉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西安銷售市場,一定會迎來更好更深入的發展,成為西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沒才藝不能當護士?別丟了職業之本
近日,山東蘭陵縣人民醫院一則招聘60名“才藝護士”的公示引起熱議。“才藝護士”——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的人難免震驚:這年頭,沒點才藝不能當護士了嗎?術業有專攻。對護士而言,護理工作就是吃飯的本領,形象好、會才藝頂多算錦上添花。說到底,材質才是根本。不能因為沒有花紋,把一塊好錦拒之門外。01“才藝護士”蘭陵縣人民醫院的“才藝護士”招聘,短短幾行字,讓人費解之處倒是不少。先談談“才藝護士崗”這個單列出來的崗位。為什麽護士需要才藝?簡章裏特別提到,“才藝護士”除日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外,還兼職醫院文藝骨幹、形象大使、活動講解員等工作。該院人力資源部稱,“才藝沒有具體的要求,一般是要求普通話好,唱歌或跳舞都行,醫院每年都有一些大型的文藝活動,也會派一些比較會才藝的骨幹去縣上參加一些大型活動。”一般單位每年都少不了舉辦一些大型文藝活動,凝聚士氣,團結員工。但為此設專崗的,主編還是頭一次見到。而且,自2019年以來,這家醫院每年都招聘“才藝護士”,至今已連招130人,而今年計劃再招60人。有人笑稱:這不是護士團,倒可以組成一個文工團了。醫院的天職是救死扶傷,專業能力以外的技能,都無關緊要。將才藝作為招聘的限製條件,且擺上明麵,無論出於什麽原因,都有悖這個職業的本質,更讓醫院損失專業技能過硬、卻達不到才藝要求的護士。02專科學生要求身高、體重比起才藝護士這一奇葩崗位,招聘中關於學曆歧視的表述更為常見。比如,專科學曆考生要求年齡30周年以下,本科學曆35周歲以下;專科學曆考生須先麵試、再筆試,全日製本科學曆考生不需麵試,直接參加筆試。最難以理解的,是對專科學曆應聘者“量身定製”的身高、體重要求:專科學曆考生要求身高162cm以上,體重指數(BMI)在18.5-24.9之間。BMI指數是較常見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指標,由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計算得出。18.5-24.9之間,屬正常範圍,不胖不瘦。嚴格的身高、胖瘦規定,足以把好些人擋在外麵。有媒體報道,有人去到現場審核,但因為身高不合格直接讓走人,“材料都沒看。”蘭陵縣人民醫院宣傳部工作人員解釋稱,醫院對護理專業的要求較高,此舉可能是為了降低學曆門檻,讓更多專科學生有機會報名。但是,這種做法很快被蘭陵縣衛健局叫停,其責令蘭陵縣人民醫院取消招聘中對人員身高、體重等條件的限製。03不可舍本逐末才藝也好,身高體重也好,都是對護士這一職業的不合理限製。前段時間,四川成都某公司在招聘前台時,明確要求求職者需“頭發濃密”,引起討論。從法律上而言,凡是與具體崗位沒有任何關係的就業條件,就可認定為就業歧視。對於工作門檻較低或供過於求的行業而言,就業歧視更加嚴重。不可否認,良好的形象的確會給某些行業從業人員加分,但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始終應是第一位。如果用人單位設置不合理的限製,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必然會導致一些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流失。目前,國家屢屢倡導破除唯名校、唯學曆的用人導向,一些奇葩的招聘規定更應該消失在江湖。撰文|瀟湘晨報記者柴歸*文章為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法國護士人數被嚴重高估【歐洲時報靖樹編譯】法國衛生部7月11日表示,與2021年初相比,法國的護士人數足足減少了12.7萬名,而這一明顯差額是由於之前未考慮退休人數而導致的。同樣,法國社會事務部和衛生部屬下研究調查評估統計局(DREES)指出,護士人數被“高估”了。有問題的是Adeli目錄:直到去年,護士都必須在該目錄上注冊,但實際上,“停止執業的人數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因此,DREES選擇僅考慮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護理人員,也就是未滿62歲的護理人員。這一限製“導致勞動力人數大幅下調”:與2021年1月1日宣布的76.4萬名護士相比,現在隻有63.7萬名,減少了17%。相關的從業人數統計今後會通過另一個目錄(稱為RPPS)進行,今年的數據尚未公布,還在等待具體的統計調整工作,這其中也涉及理療師和足科醫生。另一方麵,仍通過Adeli注冊的其他輔助醫療職業有2022年初的從業人數數據,但同樣存在未考慮退休人數的問題。因此,如果僅計算62歲以下的護理人員人數,那麽負責X光拍片的護理人員從4.07萬人減少到3.13萬人,即減少了23%。對於康複專科(營養師、作業治療醫師、正音科醫生、視軸矯正醫生、心理醫師),從業人數同樣減少了11%,從8.3萬人減少到7.3萬多人。(編輯:冬雨)注意!這些地方的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延期了
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17日下午消息:安徽省蚌埠考點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延期舉行!具體時間待定!!安徽省衛健委網站官方通知全文如下——關於延期舉行2022年度安徽省蚌埠考點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的公告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和防控要求,為保障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綜合研判,並請示國家考辦同意,決定將原定於2022年7月23-30日舉行的蚌埠考點2022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延期舉行,具體考試時間待國家人社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後另行通知。在蚌埠考點報名參加上述考試的考生可直接參加延期考試。在安徽考區其他考點報名,因居住或滯留蚌埠,按蚌埠市或者報名考點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無法前往考點參加考試的考生,請填寫延期考試申請表並將考前一周內居住或滯留蚌埠的證明材料於7月22日18:00前報送至或@qq.
com(請勿重複報送),以便安排參加延期考試,逾期不再補報。因突發疫情導致考試安排調整,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各位考生諒解。請廣大考生關注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和蚌埠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的後續相關信息,及時了解考試安排。如有疑問可在工作時間撥打谘詢電話(0552-,;0551-)。附件:2022年考生延期考試申請表.深度剖析護理行業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原創稿“看著姥姥兩條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我們全家人都很憤怒。”據《法製日報》報道,近日,北京市民肖華(化名)稱,她姥姥因病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急救,急救結束後,老人留院觀察,醫院要求病人家屬找護工陪護。孰料,醫院推薦的這名護工,不僅態度惡劣,還對肖華的姥姥動粗,以至於老人拒絕繼續在該醫院接受治療。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推進,在迅速增長的護理需求和護士數量明顯不足情況下,護工成為了“香餑餑”,但未獲資質、責任不明、權益難保障等問題,也暴露出護工混亂管理的弊端。護士,護工,盡管都姓護,但身份大不同,一個屬於醫院,一個屬於第三方機構,護工通常由跟醫院合作的公司派駐。由此帶來的差別是,患者家屬請護工,支出不菲,請一個護工每天花費要兩三百元,還不能使用醫保報銷,確實是患者的不能承受之重。護工,護了誰?護理費都落了誰的口袋?如果不能厘清這些問題,護工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就必然受到質疑,最重要的是,如果不解決相關難題,患者的獲得感就會被剝奪,醫療改革的成果也可能被蠶食。護工屢屢被卷上風口浪尖,問題出在哪裏?當前,有必要捋清四組關係。其一,標配服務與增值服務的關係。如果護工提供的服務確實是增值的,遠遠超過了醫院提供的標配服務,患者花錢享受到了高標準的優質服務,這錢花得值。在市場經濟條件上,有的患者願意掏錢找專業人士“照顧”,以期更有尊嚴,這很正常。護工這個工種確有存在之必要。問題是,在一些醫院,很多本該是護士幹的活,都推給護工,讓患者家屬掏錢請護工,護士儼然成了甩手掌櫃,“除了輸液、分藥、測量體溫,啥也不幹”,這很不正常。當然,板子不能打在護士身上,而應追問醫院本該提供基本的標配服務,為何偷工減料?本該善待患者,讓患者享有應有的待遇,為何還讓他們花錢找護工?其二,服務質量與收費標準的關係。正常情況是,護工提供了優質服務,收費就該高一點,但現實情況是,護工收費高,服務卻跟不上。更可怕的是,護工不僅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還虐待患者,這種錯位,太不正常了。據報道,病人喊了幾次都不理、一有事就嫌麻煩數落病人;給不想吃飯的病人喂飯時,強行撬開病人的嘴巴,用湯勺硬塞進去……這樣的護工還不算太可惡,有的護工肆無忌憚地虐待患者,患者痛苦不堪卻無可奈何,這正常嗎?其三,監管與行業野蠻生長的關係。毋庸諱言,近年來護工行業獲得飛速發展,可以說哪一家醫院都有大批護工存在。護工的應運而生,確實滿足了社會發展要求,但是入職門檻低、專業素養差是不容回避的問題。記者隨機聯係采訪10多名護工發現,從未接受過任何護理培訓的有3人,有的人昨天還在工地打工,今天就轉行做護工了。試想,連基本的培訓都沒有,基本的專業素養都不具備,如何從事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其四,涉嫌利益輸送和壟斷等問題。有的醫院同護工管理公司簽有協議,患者在醫院住院隻能選擇醫院指定公司的護工,不能私自外帶護工。很多護工管理公司與醫院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在人事和財務等方麵很難把醫院和護工管理公司區分開來,導致護工行業幾乎是醫院壟斷,缺乏有效競爭,護工的規範管理和對護工服務質量的有效監督也難以實現。無論入職門檻低還是專業素養差,都暴露出整個行業缺乏規範,也折射出監管存在缺位的現象。按說,護工並非新興行業,發展曆程至少走過了二三十年,為何仍然顯得很低端?一方麵與醫院放任自流有關,另一方麵也有監管缺乏力度有關。顯然,要解決患者的痛點,紓解公眾對護士的不理解、對護工的“偏見”,最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製度安排,形成共識,實現多贏。當前,應盡全力化解護士短缺的現象。2020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二級及以上醫院全院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於0.5:1,重症監護病房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於2.5-3:1。有朝一日護士供應充足了,也要督促醫院擔起責任,不讓護士當甩鍋俠。同時,應加強對護工的監管,著力消除入職門檻低、專業素養差等亂象。護工跟生命打交道,如果缺乏責任心,缺乏基本技能,後果不堪設想。關於護工的管理,相關部門早有要求:護工由護理部統一管理,各護理單元護士長具體負責護工的工作安排和質量監督;醫院要建立護工工作製度,加強護工質量監督和管理;嚴格界定護工工作範疇,護工不能從事護理技術性操作和危重病人生活護理;嚴禁以護工代替護士的工作。毋庸置疑,絕大多數護士都是盡職盡責的,而從整體看,很多護工都值得信賴。但是,個別害群之馬確實影響整個行業發展。以問題為導向,以製度設計為切入點,尋求高效的治理之道,平衡多方正當利益,才能早日解決這個存續良久的難題。作為一名護士,在臨床工作中一定會存在哪些問題?
存在的問題與原因1.思想不成熟。缺乏優良的意誌品質的青年護士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嗬護,自我意識強烈。因此執行力和獨立能力較低,對社會的適應力也就較差,麵對患者的各項所需就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而護理工作麵對的是病人,工作強度大、辛苦,青年護士常在工作中嫌髒怕累,工作中得過且過,認為隻要上好班,做好事就可以了,缺乏熱情和責任心,青年護士尤其是剛上崗的畢業生更是如此。由於實際工作與想象中的護理環境差異很大,使她們感到工作很枯燥而無法適應,有時自己的辛勤勞動非但得不到尊重,甚至經常成為患者遷怒的靶子。因此,她們極易造成心態失衡。2.缺乏工作經驗。工作能力不強的青年護士臨床工作時間較短,專業知識不紮實,專業技能與臨床實踐不相適應。缺乏臨床經驗、獨立工作以及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臨床上遇到問題隻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工作應變能力及條理性差,新護士如單獨值班遇到患者較多時,工作無計劃,心中無數,常常顧此失彼,忙亂無序;因護理指導和健康教育知曉不全麵,缺乏臨床工作經驗,青年護士心理素質和業務素質也相對較差,在護理人員中發生差錯的頻率最高。與此同時,對醫療設備的使用也不夠熟練,對患者病情觀察和照顧不夠細心,因這些而與患者引發的矛盾問題突出。3.工作壓力大。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青年護士由於缺乏與人有效溝通的技巧,人際關係不協調,踏入工作崗位後,麵臨新的環境、新的人和物,在人際關係上產生心理壓力,加上晝夜倒班頻繁,生活節律紊亂,新護士年輕貪玩,導致夜間精神疲憊,工作分心很容易出現護理缺陷。現階段醫療製度的改革,使患者權益、知識麵日益擴大以及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而往往青年護士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據統計,在醫院的事故糾紛中,青年護士常常占護理投訴的大多數。保時捷車模等你來!AUTO製造廠,人人可參與的汽車文化之旅打開汽車之家,不僅有及時、豐富的資訊,最新、最全的車型車係庫,生動、熱烈的車主、準車主高頻互動,還有完善的用戶體係,精彩的用戶活動,許許多多的便利和實惠……當這些都成為日常,一款名為“Auto製造廠”的遊戲,最近受到數萬車友的追捧,開啟一場人人參與的汽車文化之旅。AUTO製造廠是專為汽車之家App用戶打造的福利活動,用戶可以選擇心儀的車模,通過每日簽到、任務賺取汽車幣,兌換造車零件,經過組裝實現升級,達到5級就可以換取自己心儀的車模。在車主每天休閑時,花上10分鍾,就可以不斷的升級,最終拿到自己期待的那款車模。讓汽車文化深入人心其實AUTO製造廠不僅是用戶活動,更是一次汽車文化之旅。車模是依照真車的形狀、結構、色彩,甚至內飾部件,嚴格按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工藝品。許多人都非常喜歡收藏車模。對於喜歡收藏的人們來說,車模不僅是工藝品,更是汽車文化的沉澱。世界上第一批車模誕生於1914年,當時美國福特汽車廠在銷售新出品的T型車的同時,還贈送給購車者一個精致的T型車小模型,福特的本意純粹是為了和通用汽車進行競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種被用於贈送的禮品車模一經問世,便很快受到愛車人士的喜歡。各汽車生產廠繼而爭相效仿,在推出新車的同時紛紛推出新款車模。從第一款車模誕生至今。全世界的汽車生產廠共推出數萬種款式的汽車模型,並打破了歐美生產製作和收藏車模一統天下的壟斷局麵,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風行於全世界的汽車文化。在AUTO製造廠這款遊戲裏,主辦方為用戶準備了蘭博基尼、保時捷、GTR、布加迪、阿斯頓馬丁、勞斯萊斯、法拉利、邁巴赫、邁凱倫等豪車品牌的車模。讓喜歡不同車模的人們都能夠有所斬獲。不過,因為前期玩的用戶太多,大家還得抓緊開始行動,才能盡快拿到自己喜歡的那一款。讓用戶盡享汽車生活樂趣在汽車之家,無論是看車的人、買車的人、用車的人,還是其他喜歡車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在大眾的認知中,汽車之家是看車、買車的第一選擇。在車主的眼裏,用車上汽車之家也有眾多的便利和實惠。汽車之家自身致力建設“車內容、車交易、車金融、車生活”4個圈,建立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汽車生態圈。目前,汽車之家不僅大力發展視頻、直播、新能源社區等創新業務,塑造內容優勢,集中資源打造爆款內容和IP,成為用戶首選的汽車視頻平台、全網最大汽車垂類直播平台以及全網最大新能源媒體。對於看車、買車用戶,汽車之家不僅提供最全的車型選擇,還提供低息借款、車主貸、精選保險等金融服務;對於車主用戶,汽車之家不僅給認證車主各種車品、保養、洗車以及出行優惠,還不斷升級車主福利內容和等級,同時打造各類汽車圈子,提供車友分享、交流的平台。目前,大家在用戶專區可以看到各種精彩、好玩,並且可以獲得實惠的活動。“集光能開電車”讓大家共同參與“阿拉善植樹治沙”,攜手共植環保樹,為低碳減排貢獻力量;“AUTO答人”讓大家PK各種汽車知識,答題贏好禮;天天領車幣、領66元現金讓更多用戶享受汽車生活福利和樂趣。在年輕人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力的今天,相比“出行工具”,汽車越來越成為精神的載體,汽車文化成為眾多車主尤其是年輕車主所關注的焦點。汽車之家所構建的生態和用戶體係,讓汽車文化更加精彩。生態下的用戶權益、內容和活動,會讓更多的人不斷地領略精彩的汽車文化,暢享便利的汽車生活。做好這幾點,你就是一個時刻都能開心的護士了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這是港劇裏經典的一句台詞。都說人活著就算不為名不為利,起碼也要圖個開心,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點我深以為然。護士這份工作辛苦繁重,在麵對複雜病情,刁蠻家屬,領導為難,同事矛盾,職稱聘任等等一係列的壓力中,時常讓人身心俱疲。以致於下班後仍感心累,無法提起對生活的熱情。護士每天的工作時間至少8小時,甚至有的12小時,占據一天時間的1/3到1/2,可以說是構建每天幸福感的一大時間點,如果這大半天的時間無法讓人覺得滿足、幸福,總有“上班如上墳”的沉重感,那麽這一天就很難再讓人擁有愉悅心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保持工作中的良好情緒,可以讓護士工作效率更高,護患及醫護關係更和諧,是管理者應該引起重視的。回歸自身,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好心情寄托在外界環境中:聽話的患者、善解人意的家屬、完美的領導與同事……指望所有一切順心如意,給自己帶來輕鬆愉悅的心情,這幾乎可能性為零。自己的情緒當然是掌控在自己手中最為妥當,做情緒的主人,這句初中就學過的簡單道理,仍需我們付出一生行動去實踐。怎麽去保持良好的情緒呢?我有幾點個人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曾經每當別人問我是什麽工作時,我都有些底氣不足地回答自己是護士。原因無非是護士社會地位低,要熬夜班,要翻身擦屁股,是個底層苦力的活。即使醫護救死扶傷,形象光輝正麵。尤其這次疫情,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就像是戰士,勇敢無畏,無私奉獻,獲得社會的一片讚譽。但是當今社會醫患關係緊張,患者及家屬對醫護存在各種質疑不信任,我們知道,這一行從來都是毀譽參半。讚譽背後彼此之間各方麵矛盾依舊深刻。我之前時常迷茫,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哪裏?究竟我是天使的化身還是某些患者口中“黑心醫院”的代名詞?為何有時患者極盡讚美,誇獎我們的偉大奉獻,又時常有患者家屬鄙視的質疑我們的專業“一個小護士懂什麽?”。這些場景反反複複,交替出現。在這些質疑與肯定中,我終於學會認清:醫護職業,或被盛譽,或被詆毀,我們終究是孤獨的。醫學晦澀艱深,醫院就診流程複雜繁瑣,個別醫護醫德水平低,這些都是橫亙在我們與患者中間的溝通的障礙。並且護士依賴醫生的觀念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已根深蒂固,使得很多護士也覺得自己不過就是醫生的附屬,從而造成自我認同感低,但事實是我們同樣擁有專業的技術與職業精神,我們的訓練不比醫生少,在服務意識方麵醫院對我們要求最高(雖然這點讓人有些無語),很多年輕醫生在開具醫囑方麵多數仰賴“老護士”的指導。所以,自信點吧!同仁們,我們是專業的,不比誰低人一等,也不比誰高貴,隻要是靠自己雙手體現的勞動價值,就應該昂首挺胸自我介紹“我是一名護士。”剛工作時我經常能感到憤怒,為患者的不遵醫囑及家屬的無知行為。現在想來是非常幼稚可笑的。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尤其是來自農村的老年患者,如果總是為他們對醫學一無所知感到生氣,怕是不用幾年就可以自己去內分泌掛號看甲亢了。後來我反思:這些情況絕大多數不是他們自己自願如此,我國的文盲率2.67%(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很多老人甚至年輕人因為時代的關係、家庭的因素,無法進一步學習,靠的是傳統經驗摸索生存。對他們過高的期待是我的問題,我們的職責是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我卻偷懶地希望他們能通過我的幾句話明白應該怎麽做。為此我愧疚於自己的職業素養,初入社會的我天真以為世界是平行的,以為所有人都是一個溝通水平,事實大相徑庭。隔行尚且如隔山,那些知識文化水平低的人,我卻希望三言兩語可以說清道明疾病的病理生理,可以說是我的傲慢所致。自那以後,我調整心態,接納人與人的差異不同,也開始理解他們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基礎的健康教育是我們應該肩負的責任,有越多對醫學茫然的人,越要努力做好宣教。自此開始心平氣和,希望自己可以盡量盡多的給他們醫學基礎知識。這點不言自明。我們每日與同事相處的時間有時超過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人與人相聚是一種奇妙的緣分。難免會有些讓我們覺得難相處的人,可能是對工作的挑剔高要求,可能是對個人的偏見。如果是因為希望給患者高質量的護理,所以顯得有些“挑剔難搞”,把他當作是科室的“質量指標”,跟上步伐,別讓自己工作馬馬虎虎交差是正解。如果是對個人偏見,有則改之,莫須有的誤解不必過多理會,不指望所有人都是交心好友,隻需和平相處即可。也有的人喜歡獨來獨往,(或許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如果總是敏感多想,誤以為對方的冷漠是對自己有意見,無異於給自己添堵。尊重每個人的性格差異,保持禮貌、謙和,與人為樂,會少很多的雞毛蒜皮。很多人說跟領導相處是門藝術,要怎麽怎麽才是高情商的體現,才得領導賞識,但作為“唯心”的90後,我始終覺得沒那麽多彎彎繞繞,關鍵在於找準自己的定位,如果想要得到提拔,可以多跟領導親近,多表現自己的長處,獲取更多的機會。希望在職場展現才華而努力的人不該被嘲笑輕視他的“野心”,安於現狀兢兢業業的人也不該被否定,選擇不同,相互尊重即可。不知大家有沒一種感覺,業務學習,科室辦會,基本展示的都是醫生的研究成果,護士上台的少,聽分享的人也寥寥無幾。醫生動不動討論最新指南,最近的論文內容,而護士業務學習往往翻來覆去的是一些基本相似甚至相同的知識,有時候難免讓人產生一些“知識自卑”。所以這時我們要不斷保持學習熱情,提升學曆,多關注了解學習,緊跟醫學前沿。臨床中我們在遇到一些病例時總是給歸類到某一係統,籠統護理,其實個體之間的差異有時很大,有的病人這樣表現,有的病人那樣表現,都是我們學習的機會,多關注病曆,觀察患者並多做了解,常有不經意的收獲。在遇到一些“奇妙”的病曆時,又是一個新的學習機會。終身學習是不被時代拋棄的關鍵,不原地踏步,這件事需要所有護理人的努力,首先就是保持好奇心,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工作中難免遭遇壓力,我們知道適當的壓力是我們成長前進的原動力,但壓力過大對身心造成的傷害不可忽視,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卻無法照顧好自身,是一件讓人“迷惑”的事。要有自己的減壓係統,比如一些健康的興趣愛好。護理團隊不乏身懷絕技的人才:舞蹈、跑步、攝影、烹飪……每次晚會,基本都是護理人員撐起一片天,可見我們護士的全能全才,找到自己的興趣,業餘時間沉浸其中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擁有家庭的人,回家抱抱孩子,看看他們的笑臉,和老公撒撒嬌,也是解壓良藥。最不濟,還有美食,有什麽是一頓火鍋燒烤解決不了的?有的話,就兩頓!當然,必要時,及時需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也很重要,當你覺得要倒下,需要人支撐你一下,畢竟,你平常都在給人希望與支撐,偶爾讓人扶你一把,有何不可?以上是我關於保持工作中良好情緒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工作時間占據我們生命大部分時間,保持愉悅的心情麵對工作,至關重要。做護士,怎樣避免成為“豬”一樣的隊友?網絡上流行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醫療環境日益嚴酷的今天,每個醫護都將病人當成‘神’一樣的對手,小心翼翼,認真應對,可偏偏醫護行業中,就有一些‘豬’一樣的隊友,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將自己的同行,同事,送入醫患矛盾的深淵當中,本可以避免的矛盾,衝突最後鬧得不可收拾。小白曾經遇到的一個事情:有一次采血,醫生少開了一根試管的費用,價格是2元(偷偷吐槽一下,醫生開采血費用從來從心所欲,盲目亂開)。我讓他去補交一下。這一補交,直接把我補交進了門診辦公室。原來,患者把我投訴了。收費的工作人員是個奇葩,告訴患者不用交費。小白狂怒啊,當時就把患者的交費單拿過來,一根一根試管地核對,最後,少了兩塊三毛錢。奇葩聳聳肩膀,無辜地說:醫生怎麽開的,我就怎麽收,其他的我不懂哎!然後,反問我怎麽不開在電腦裏。開你的頭啊開,我不過是一個小護士,怎麽有權利進入醫生的係統去開醫囑。患者一看,怒了,原來,醫生也有份,拿出一大疊單子出來,一項一項纏著門辦的人,問醫生有沒有多開,每一項有沒有開錯。還有一次,科裏的一個剛分來的小護士為患者輸液,針紮進去了,不見回血。小護士反複調整位置,勉強滴了幾滴進去。小白走過來一看就知道是腫了,正要拔針,後麵的小護幽幽來了一句:小白姐,這藥是不是有問題呀?患者很機靈,馬上問,這藥怎麽了?我回答,她打針的時候,手很疼,是不是?患者點頭。小白快速為患者輸好液體,再問道,現在如何?患者回答,不疼了。我於是笑嘻嘻地說,剛才是針沒有打好,所以會不舒服,現在不是好了麽?患者想了想,沒有再說什麽。其實,在每個醫院,都有一些潛規則,比如,親親相隱,就算是醫生,護士哪裏沒有做好,患者提出疑慮,都要很有技巧地應對,互相保護。護士長,醫生最喜歡的護士不是那些能幹,能吃苦的人,而是聰明,會應對的人。大L,在我們科室是一個年資很老,很有經驗的護士,護士長隻派她上一些做事的班,因為大L做事說話太直了。比如,患者找不到醫生,她來一句,某某總是這樣,又不知道跑哪去了!醫生開錯了醫囑,不管辦公室有沒有病人在,她就一頓吼過去:某某,你的醫囑又開錯了。小白印象最深的是,原來我們科打馬破傷風針,可以收30元的觀察費,因為患者打完後需要留觀一小時。有一次,一個患者不願意交,脾氣也很大。她也很強硬,不交就不給打,後來患者一怒之下告到醫務部。然後,我們這項收費就被醫務部勒令停止了,科室就此少了一筆收入。人人都會犯錯,人人都會成為‘豬’一樣的隊友,人人都可能成為‘豬’一樣隊友坑害的對象,小白慢慢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越是不坑別人的人,就越少被人坑,越是經常坑人的,就是經常做錯事的那種人。每個科室都有些幾個精英人物,共同的特點是:熟悉業務,頭腦冷靜,善於處理問題,自己很少犯錯,經常發現與糾正別人的錯誤。這樣的護士,也深得護士長與主任的信任。小白很佩服一個護士,她做事非常認真而且善於思考。有一次上夜班,發現一個患者不在病房,旁邊的家屬正睡得香。推醒家屬,問患者去哪了,她含糊著說上廁所去了。那護士想想不對,因為那個病人性格比較內向,而且聽醫生說他的病檢結果確定是肺癌。她沒有驚動家屬,而是四處自己尋找,最後發現患者的屍體在樓下。原來,患者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跳樓了。事後,因為護士發現的,家屬沒有怎麽鬧就辦理出院了。這樣的護士不是一天能練成的,需要足夠的工作經驗,正確的思維方式,冷靜的頭腦。我很佩服的那個護士,她告訴我,她的習慣就是多想,不光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還會站在患者方的立場去想,還有為醫生去想。有一次,一個糖尿病患者輸液,醫生忘記在他的糖水裏麵加胰島素,配藥打針的護士也沒有發現,這樣液體就給患者輸上去了。後來,家屬發現不對,為什麽我的病人糖尿病還要輸糖水,於是找到她,她是這麽解釋的。第一,患者的疾病是心髒病,不能輸過多鹽水,所以,輸糖水是必要的。第二,所有糖尿病患者我們都會常規加胰島素。一般250毫升的糖水加6個單位。第三,如果您不放心,或者還是不相信的話,輸完液後,我們可以給您測下血糖,看有沒有升高。患者家屬一聽,很滿意,行,就聽你的。家屬一轉背,那護士馬上打電話給那個患者的主管醫生,那醫生馬上開醫囑,在患者剩下的一瓶藥裏加胰島素6個單位,而且重開所有的長期醫囑。那麽,作為初上班的護士,沒有那麽多的工作經驗,如何避免成為‘豬’一樣的隊友,以及如何防止被‘豬’一樣的隊友坑呢?第一,改變自以為是的性格,多問多看多想。做事勤快些,多幫一些老護士做事,她們會更加願意幫忙收拾你不小心惹得爛攤子,而且,會願意傳授你更多的經驗與處理事情的技巧。第二,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耳朵。醫囑之類的東西多查對。有一個護士因為不小心聽到醫生說要停掉一個患者的止咳化痰藥,於是就自作主張地把藥拿到一邊,沒給病人輸液。結果被患者家屬發現了,發現醫囑沒有停,後來護士被重重處罰了。第三,加強責任心,遇到不合常理的事情多問一個為什麽。記得有一次,一個醫生給一個肺部腫塊的患者開了地高辛口服藥。小白那時是責任護士,很奇怪,在發藥之前問了醫生,他一拍腦袋,哎喲,我開錯了,是另一床病人的,謝謝小白你提醒啊。第四,如果知道搭班的護士是一個狀況百出的人,要多多警惕,尤其是她說的話,不要輕易相信。兩人合作的事情,你一定要複查一遍。比如她幫你處理醫囑,你再忙都要查對一次,要測的血壓脈搏呼吸寫了黑板沒有,要不要吸氧,該記的帳有沒有疏忽,擺的口服藥對不對。我很佩服的那個護士跟我發過牢騷,她最討厭和那些又懶又粗心的護士上班,自己一個人得做兩個人的事情,不然沒安全感。第五,越是沒有經驗,越沒有能力就越要努力去麵對,去學習。以前我說過我們科室的一個‘懦’小護小迎。(相關文章:接連賠錢,是這護士不走心還是患者太無理?)她很膽小怕事,雖然已經工作了五年,可是她遇到事情就借故躲開,結果,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很低,後來出了事情,她隻知道賠錢,大家都不願意跟她一起搭班,因為覺得她不能幫忙,隻會扯後腿。想到的事情就是以上這些,希望可愛的小護們個個能力超群,都是精英,不是別人眼裏‘豬’一樣的隊友。光榮!這62位“傑出護士”“優秀護士”來自協和,今日同獲表彰
地址:湖南怀化鹤城区伞山401号
电话:008-99848233
传真:008-99848233
邮箱:548950139@401.com
2.2788